当前位置:首页/ 天气资讯天气预报

平阳这几处低调的高龄打卡地,珍藏古城记忆

平阳这几处低调的高龄打卡地,珍藏古城记忆

前言:

当前姐妹们对“平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能比较注重,同学们都需要分析一些“平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的相关资讯。那么小编同时在网络上网罗了一些有关“平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的相关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喜欢,看官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你知道什么是“刷保人”吗?

——那是一群以探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为目标的旅行者,他们最喜欢身体力行地“打卡”一处处古建筑、石窟石刻、墓葬遗址……用脚步丈量身下的土地,用双眼见证那些“活”着的历史,深入地感受中国文化历史之魅力。

“据统计,我国现有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因文化价值突出而被核定为“国保”的仅有5058处,而平阳就有三处!”

那么,身处平阳的你是否有想过,脚下曾走过的那条青石板路,手中曾抚过的那面砖墙,也许正属于某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呢?

本期,就跟着小编,走进咱们平阳的那些“国保”,感受属于他们的故事!

·国保档案·

名称:顺溪古建筑群

年代:清朝

等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

类 型:古建筑


“顺溪屋,青街竹”,这句话在平阳广为流传。

一直以来,传统古民居是平阳文化遗产的一大特色,以规模宏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闻名于世。

而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美誉的顺溪古建筑群,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顺溪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构建精巧,以顺溪陈姓营造的大屋为主,由现存的陈氏祖屋、陈氏宗祠、老大份大屋、老二份大屋、老四份大屋、老七份大屋、新大份大屋、新二份大屋、陈有相大屋、陈迢岩大屋等10座古建筑一同构成。

身为温州古民居的重要代表,无论从总体布局设计还是单元工艺来看,都可堪称“区域木建筑工艺之最”。

古屋内设多处庭院,每片瓦、每块石、每根柱......无一不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艺术造诣,雕花缕窗之细致,房屋布局之讲究,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在古屋里游走,仿佛时光倒流,窥见前人生活的精致与高雅,当年的繁华依稀可辨,百年前的喧哗笑闹声似乎还缠绕在栋梁厅柱间。

顺溪古建筑群最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精巧构件和精湛技艺,还在于其间有着“益智高等女子学校”开启平阳女子教育先声的深刻意义。

戊戌变法(1898年)后,清末民初实业家、教育家陈少文受时代新潮流的影响,在四份大屋的厢房花厅创办了平阳县第一所女子学校——益智高等女子学校。

彰显了女子走出闺阁求学上进的中国近代教育文化趋新现象,是时代进步、办学创新以及妇女解放的文化遗存之一。

虽历经岁月变迁,风雨洗礼,但注重教育造福乡里的家风一直都在平阳,在顺溪古屋世代延续着,陈氏家族也早已成为了平阳人眼光卓越、勇于开拓的精神缩影。

对平阳人来说,勇于开拓的品格,先进文化的传承,大概才是这座“国保”不朽的灵魂。

“刷保”地址 :平阳县顺溪镇

·国保档案·

名称:栖真寺五佛塔

年代:宋

等级: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

类 型:古建筑

在平阳,有那么一个文明的无声之证,映照着1000年前五代时期的宗教发展之辉煌,这就是矗立不倒的“栖真寺五佛塔”。

栖真寺五佛塔位于平阳鳌江镇千年古刹的栖真寺前,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年间(951~953年),现存4座。

全塔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动物花卉雕刻等方面表现了时代和地方传统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研究价值。


除雕饰及供奉佛像略异外,4座佛塔建筑构造基本相同,系青石结构单檐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台基平面呈六角形,以规则六角硖石垒成。

上重须弥座束腰处分别浮雕狮子、麒麟、牡丹、茶花等图案,其余构件皆雕仰、覆莲,雕刻图案线条流畅,雕琢精细,形象奔跃矫健,栩栩如生。

塔身置于须弥座上,为六楞瓜腹状,正面辟一如意壸门,内供奉有如来佛像一尊,佛像比例合度,形神兼备,雕工精湛,周匝浅雕莲纹。

上为仿木构六角尖式塔顶,起翘较平缓,刻出椽子、角梁、瓦垅等形态。塔顶檐部均仿照木构建筑形式。


如今,古刹早已湮没,五佛塔便成了这座千年古刹最后的遗存,也由此成为了研究五代北宋时期浙南地区石刻技艺,以及佛教传播发展的重要实物遗存。

“刷保”地址 :平阳县鳌江镇

·国保档案·

名称:浙南石棚墓群——龙山头石棚墓

年代:西周

等级: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类 型:古墓葬

石棚墓,是用巨石做墓壁并封顶的墓,规模宏伟壮观,墓葬形式奇特,为巨石支盖而成,下有支石,是世界“巨石文化”的一种类型。


栖息在平阳鳌江的浙南石棚墓群——龙山头石棚墓,建于西周时期,现存三座,分别编号为平龙M1、平龙M2、平龙M3,分布较为集中,其中仅M1保存较好。

平龙M1建造在一组高出地面数米的自然巨石之北侧,所处海拔为122.4米,地势略显平缓。石棚墓已经坍塌,仅余一块立石支撑盖石,但从旁边分布的块石来看,正好呈现环状分布,应当是原来墓室立石向外翻倒后形成的。盖石庞大,平面大体呈方形。1994年,文物部门调查时为确定其是否为石棚墓遗存,对平龙M1进行发掘,出土有罐钵类陶片等,据考该墓建于西周。

浙南石棚墓群的分布除平阳外,在瑞安、苍南等地也有不少的发现,而平阳的龙山头石棚墓是整个浙南石棚墓群文化序列中年代较早的一段,出土器物具有更加强烈的地域特色,而稍后的石棚墓则较多受浙北地区土墩墓的影响。



浙南石棚墓群形式特殊,分布范围较小,是浙南地区商周时期独特的墓葬形式。以石头营筑墓室的早期墓葬还见于太湖地区的石室土墩墓、东北地区的石棚墓、朝鲜半岛及日本的支石墓,这些墓葬年代不一,其间的文化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浙南石棚墓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传统认识,对探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东瓯地区在商周时代的社会情况存在特殊重要意义,在对研究浙南古代建筑技术、丧葬习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历经千年,石棚墓始终静静地躺在这里,看时代更迭,看人世沧桑。

当你走近,静静倾听,也许能听到古代人民劳动的脚步声,感受到其间凝聚着的血汗和智慧......

刷保地址:平阳县鳌江镇垂杨村龙山头


来源:雁山鳌水间